真正会学习的人,从来不会跳出舒适圈
有输出的学习,就是把所获得的信息和内容进行整理、吸收和传授成为个人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,并能通过应用不断反思学习的过程。
作者:徐州,来源:腾讯大学(ID:tencent_university),经授权发布
♬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依文朗读音频
插曲:小嗨-《沉默》
舒适圈,这个概念对于我们来说或许很熟悉,但有时候大家似乎对它有一些误解。
希望通过今天这篇文章,能让你对舒适圈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,在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里掌握高效学习的方法。
你对舒适圈的理解
很可能一直是错的
所谓舒适圈,代表着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、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非常熟悉,不需要花费什么力气就可以做好。
从这个角度看,首先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舒适圈,也就是要有自己擅长的领域,然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去扩大自己的舒适圈。
扩大舒适圈的前提,是依托于自己擅长的领域,而不是跳到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,碰的鼻青脸肿。
扩大舒适圈其实没有那么难,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,很多时候这是我们成长中的一种本能反应。
以我们幼儿时学走路为例,当幼儿在8-9个月时,会快速地爬行,爬得多了,慢慢地就会扩大到想站立起来,再慢慢地会抓住桌子、沙发、床的边沿走起来,再慢慢地学习放手,直到学会走路。
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通过不断学习扩大舒适圈的例子。
通过下面这张图,我们可以看出:舒适圈 < 学习圈 < 恐慌圈。
我们说要跳出舒适圈,但不能超过学习圈,仍然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面,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能,以此扩大自己的舒适圈。
我比较认可一种心理状态,叫做自知之明。
自知之明不是一种消极态度,而是说我们要敢于跳出自己的舒适圈,但在走向另外一个阶段时又要有一定的自知之明。
换言之,跳出来的意思是不断学习和成长,去迎接新的挑战,但不能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。
在综艺节目是《我是演员之巅峰对决》中,佟大为和梁静想要“跳出自己的舒适圈”,但最后得分不高。
李冰冰一针见血——演员是存在“能力范围”这个概念的,演员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着各种挑战,但是不能挑战完全处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,她认为也没有必要这样做。
由此可见,舒适圈并不需要真正意义的 “跳出”,而是在不断“扩大”,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、能力范围内,不断挑战自己、不断学习,让自己不断进步,保持持续的竞争力。
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,高效学习就是最佳途径。
我们一直在学习,但似乎又没有更好地学习,以至于我们好像学了很多,但真正用到所学的很少。
1、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
“子曰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!”
孔圣人早几千年前似乎就告诉我们要如何的学习,只不过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学习并经常地去复习。
事实上,学习是应该拆开来看的:
“学”很好理解,就是不断学习,终身学习,学到位;
“习”是非常关键的,不是简单的温习,而是一次次地练习、实践。
这里面蕴含着很重要的信息:学习不能只关注“学”,即便是高效地“学”也只是输入,更重要的在于学完了要实践,输出才是有效的习。
梳理清楚了学和习,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学习力。
2、什么是学习力
学习力是一个人把可学转化为可用的能力,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的综合体现。
而我们过往大部分的学习,通常只是从学习能力一个维度来看学习。
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,我们会比较难沉浸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中,更不用说追问学习本质、举一反三了,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容易扩大自己的舒适圈。
因此,我们要通过学习力来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,除了学习能力还要重视学习动力。
3、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
理查德·贝克哈德(Richard Beckhard)与大卫·格莱西(David Gleicher)提出了一个变革公式,用于描述组织发生改变的条件。
公式描述的是组织发生改变的条件,但同样适用于个人的改变。
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个公式:
对现状的不满 × 对未来的愿景 × 第一步实践> 变革阻力
简单来讲,想要发生改变,动力三因素相乘的力量必须大于阻力。
以学习英语口语为例,可以借助这个公式分析下口语为什么学不好。
1)对于现状并没有特别的不满,内心的期望值也不怎么高。
2)学了口语,似乎没有特别的期待,愿景并不明确。
3)可能迈出了第一步,但走着走着,就找各种借口,没时间,工作忙之类的。
知道了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,当我们想通过学习力来扩大自己的舒适圈时,就可以借力这个公式,弄清楚对现实的不满在哪里、期望值如何、勇敢迈出第一步这三点就是核心。
如何高效地“学”
给你三种方法
梳理清楚学习动力受影响的因素,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学习。
那么学习的过程中,如何高效地学呢?
给大家介绍三种高效学的方法。
首先,从基础学起。
举一个例子。
我喜欢打羽毛球,每次去羽毛球馆打球时,都会看到教练带着一群孩子在那里学习打羽毛球。
教练并不是一上来就教他们两两对战,而是让他们不断练习握拍、挥拍、接发球、步法等各种基础的打球技能。
这个练习也不是一天两天,而是长期持续的,以此为基础反复练习,形成肌肉记忆,最终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
其次,以终为始地学习,先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,然后反推学习过程。
对设定的目标进行分解,分解成阶段性目标,并在学习达成每个阶段性目标时,进行review(回顾),同时利用各种机会来进行检验。
第三,系统地学,系统的学有三个方面。
1、构建学习全景图。
下面这张图是公司级专家构建的一个学习全景图,从点出发,线、面、层次化、体系化、时间化,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体系化。
当然,这个体系化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,就我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,还一直在路上。
2、构建个人知识体系。
a.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。
在正式写书之前,我都会花大量时间思考,包括整理项目管理过程中踩过的9个坑,然后基于这些踩过的坑,得出12个项目管理最佳实践,再到深入思考,从中提炼形成自己的项目管理套路。
b.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。
在梳理自己这些年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时,时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,这些最佳实践可以解决哪些问题,又可以如何扩展?对于项目管理的四要素深入理解后,和效率、效果又有什么关联,效率效果和项目目标又有什么关系等等。
c.探索知识背后的原因。
通过多问为什么(5why法)不断复盘,形成自己的项目管理套路,并上升至项目管理思维,项目经理核心价值以及团队管理。
3、化碎片化为系统化。
移动互联网让我们有了更多碎片化学习时间,各种信息层出不穷。
我们看篇文章或收藏一篇文章,都是在碎片化学习,但时间一长会发现,看过的文章都没有什么印象,尤其是收藏的文章,更是在手机里沉睡了很久。
因此,要高效的学,还是需要化碎片化为系统化。
以我自己为例,我之前在微信公众号搜集了大量关于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文章,后来有单独花时间把这些文章进行提炼和整理,结合目标来学,形成系统化。
这样就可以比较好地避免纯粹的碎片化学习了。
如何有效地“习”
给你四个建议
习是指的一次次的练习、实践、锻炼,也就是说,学完之后,不仅仅只是学完了,而更要实践,要有输出才是有效的习。
那什么才是有输出的习?
有输出的学习,就是把所获得的信息和内容进行整理、吸收和传授成为个人认知体系中的一部分,并能通过应用不断反思学习的过程。
1、有效的输出之“说”
“说”是指我们学了某个知识后,能够通过说的形式把所学的知识讲出来,讲给身边的人听,或者与身边的人进行交流,比如我们常见的团队内分享、沙龙等。
当我们说出来的时候,本身就是需要对所学的知识有自己的理解、有自己的观点,而且说出来的时候需要梳理比较清晰的条理和思路。
2、有效的输出之“写”
“写”应该是我们最常见的有效的输出了,微信公众号、知乎等媒体平台,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撰写平台。
当你学习完一门课程,可以结合其他的一些知识点,把学完的课程通过写的方式输出来,就是一种有效的输出方式。
3、有效的输出之“用”
“用”就是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应用起来。
比如我自己学项目管理刚开始什么都不懂,后面学了PMP,学了一些项目管理书中的方式方法,就将这些应用到实际的项目管理工作中来,从而获得有效的反馈,并持续不断地改进、提升。
4、有效的输出之“教”
“教”就是指导他人,培训授课。
这一点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讲就是小范围内的分享交流,比如公司内部同事之间,或者跟身边的朋友。
在准备分享的过程中,会反复地去再学习、再整理,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,如何讲得更清楚、更透彻一些。每次分享完之后,都会对所学知识加深一步理解。
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,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以不变应万变。
点个“在看”,希望大家都能具备良好的学习力,通过高效的学、有效的习,不断扩大自己的舒适圈,始终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,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作者简介:徐州,腾讯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,为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腾讯最佳学习实践、最IN互联网资讯、热门业务动态、必备互联网生活指南,公众号:腾讯大学(ID:tencent_university),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经授权发布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商务合作微信:fushusz(备注品牌),头条号、知乎、微博@富书
看更多走心好文章
请长按下方图片
识别二维码 关注富书
👇点击阅读原文,发现一家好店,你想要的这里都有
你若喜欢,为富叔点个在看哦